警惕!“蝴蝶背”竟隐藏诸多健康问题……
发布时间:2021-08-17 17:14:52本文来源: 宣传科
天鹅颈、直角肩、蝴蝶背……
现代社会对美丽的定义越来越多。
为此,有的人还特意“健身塑形”。
殊不知,这些“漂亮”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健康问题。
广西江滨医院(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物理治疗科的康复治疗师为大家分享一些正确的锻炼方法,纠正“蝴蝶背”,帮助小伙伴们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
蝴蝶背又叫翼状肩(Winged Scapula),指的是肩胛骨远离胸廓向后外突出,肩胛下角和内侧缘明显突出的一种体态,而不是像正常肩胛骨一样紧贴背部保持平板状。
肩胛骨对上肢的灵活性以及保持良好的体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翼状肩畸形可能会导致肩背部的紧张、疼痛,甚至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颈部不适等症状。
蝴蝶背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种:原发性翼状肩胛和继发性翼状肩胛。
●原发性翼状肩胛:
①神经损伤:通常是由于胸长神经、肩胛背神经或脊副神经受损导致(如:长时间单肩背包);
②骨性:肩胛骨畸形。
●继发性翼状肩胛(较常见):一般是由肌肉失衡导致的。
①肩胛骨内侧缘翘起:前锯肌、菱形肌松弛无力,导致肩胛骨内侧缘外翻翘起;
②肩胛下角翘起:胸小肌过紧,菱形肌、中下斜方肌无力。
●影响肩胛骨的稳定性,影响患者运动表现;
●降低肩关节的灵活性;
●引起肩胛骨周围肌肉力量不均衡和疼痛;
●影响颈椎和胸椎,导致颈肩部疼痛;
●造成不良的体态。
●在进行以下动作时观察肩胛骨的运动,来判断是否存在翼状肩:
①自然站立位时观察肩胛骨是否翘起;
③手臂后伸去摸对侧肩胛骨时(上肢后伸、内旋、内收),观察肩胛骨是否翘起;
●其他表现:肩胛骨及周围区域的疼痛、无力、活动度下降,以及手臂上举困难等。
●相关肌群松解及力量强化训练
①胸大肌牵拉:手臂外展外旋至略低于肩关节,用肘部抵住固定物,身体向对侧前方倾斜加压,头向对侧旋转;
②胸小肌牵拉:将手臂抬高并上提肩胛骨,肘部抵住固定物,利用身体向对侧前下方倾斜加压来实现胸小肌牵拉;
③冈下肌、小圆肌牵拉:手臂向前伸直,然后向胸口方向收回前臂,对侧手抓住患侧手肘,前臂重叠,健侧前臂发力向患侧前臂加压,肩部放松并下沉。
④前锯肌强化:单手持哑铃,上半身向未持哑铃的一侧倾斜,然后直接向上推举起哑铃;
⑤菱形肌强化:利用肩膀往后夹方式将弹力带往外拉紧(肩胛骨后收);
⑥中下斜方肌强化:手握弹力带,手臂上举呈Y型,向后向下夹,同时后缩下沉肩胛骨;
⑦肩周肌群稳定性训练:在不稳定平面上进行活动时,下肢可弓箭步打开以维持稳定,身体前倾使上肢承重。
物理治疗科(PT科)简介
康复塑人 厚德精诚 行胜于言 PT为民
广西江滨医院物理治疗科(PT科)整合成立于2017年9月8日(世界物理治疗日),是集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重点学科。
科室赓续70余载江滨物理治疗血脉,秉承“优质康复,孜孜以求”的理念,淬炼了一支国内知名的物理治疗团队。现有专业人才78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6人、研究生9人。设置肌骨康复中心、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心、水疗中心,神经康复一组、神经康复二组、骨与关节、脊柱脊髓、颅脑损伤与老年康复、颈肩腰腿痛、运动康复、加速康复外科、女性健康、物理因子等10个亚专业组和1个康复实验室,在国内率先开设物理治疗科门诊。科室业务面积3072㎡,拥有尖端智能康复机器人、等速肌力训练系统、虚拟现实步态分析与训练系统等价值2512万元的先进康复设备和器械,汇聚动态关节松动术、神经松动术、筋膜手法、美国脊骨神经医学治疗技术、新Bobath概念技术等国内外先进治疗技术,首创国内特色的正脊扩孔减张法。构建了“评估+治疗+训练”的系统康复体系,为广大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康复评估、物理治疗等诊疗服务,年治疗量20余万人次。
科室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26项,发表学术论文120篇, 28人担任国家级和省级学术职务,10人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康复治疗师等国家级和省级学会荣誉。多次举办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在内的高水平学术会议。长期承担区内外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的实习、进修带教工作,培养物理治疗优秀专业人才上千人。
咨询电话:
0771-2080165
0771-2114480
0771-2080275(门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