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园地康复专题详细

“链状康复治疗新模式”为中风患者增效降费

发布时间:2016-05-04 10:27:52本文来源: 系统

“康复一个人,幸福一个家”是人们对中风病人照料难度的一个形象说法。2010来以来,我院康复科采用“链状康复治疗新模式”治疗老年中风患者,较好的改善了患者的各种功能障碍,尤其是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进食、移位、入厕、交流等,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由康复治疗一区雷迈主任医师带领课题组开展的“链状康复治疗新模式”研究,还获得了2015年“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据雷迈介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120-15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意外者为80-100万人,存活者当中约75%致残,且5年内复发率高达40%。中风后遗症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及认知障碍等一系列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中风康复治疗成为康复医学界和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2010年开始,课题组率先采用统一序贯的“模式化”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精准客观评估、科学合理施治,包括:康复教育→心理康复→运动康复→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语言康复→积极防治并发症等,探索最大限度改善老年中风患者功能障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新模式。在这条治疗链上,主要的治疗环节有:

1.康复教育。首先应向家属与病人交代清楚,康复与传统的打针、吃药等被动治疗方式不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病人的残存功能,病人要进行长期而艰苦的康复训练。并告知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如何防范跌倒、家属如何配合进行康复等,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认识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2.心理康复。对病人进行心理康复治疗,解决中风患者发病后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接受并逐渐适应残疾现实,树立起通过康复治疗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引导其主动参与康复治疗。

3.运动康复。在治疗师帮助下,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的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

4.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许多老年人在脑卒中前已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可能造成康复困难,影响康复效果。这些老年中风患者虽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但康复训练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仍可以改善,特别是在进食及简单的转移、室内步行上。治疗师需要训练和教给患者如何在现有的身体条件下完成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床上移动(翻身,坐起)、轮椅移动及转移,上肢偏瘫时如何进食等。

5.语言康复。部分中风患者因脑部受损导致口吃不清,甚至不能发声,不能自主进食,喝水都外流。语言康复就是在治疗师指导下,患者进行口唇舌肌肉操练、咽喉部按摩、呼吸练习、发声练习等,使患者通过语言康复练习说话得到改善。

此外,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病人出现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经过3年多的研究,课题组总结得出结论,采用“链状康复治疗新模式”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是能较好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障碍,尤其是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进食、移位、入厕、交流等问题)和生活质量。第二是治疗组无一例患者出现再发的脑卒中、压疮、心肌梗塞等,说明链状康复治疗新模式对疾病的发展有预防作用。第三是该模式能缩短病程周期和减少患者并发症,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减轻了社会经济负担。

目前,该治疗模式除了在自治区江滨医院广泛应用之外,还推广到区内外多家单位,如:重庆渝西职工医院、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自治区工人医院、自治区总工会南宁职工康复医院、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等,将惠及更多的中风康复患者。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链状康复治疗新模式”为中风患者增效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