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媒体聚焦详细

【南国早报】七十载传承 保百姓安康 广西江滨医院(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红色基因”代代传

发布时间:2020-08-20 09:24:00本文来源: 宣传科

点赞中国医师节 致敬八桂好医生

   1950年成立于邕江之滨,是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干部保健基地;七十年风雨兼程,逐渐发展成为广西最大的康复医学中心。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广西江滨医院”),很多“老南宁”都知道,但也会觉得“颇为神秘”。

   1 白衣战士

   从深夜战斗到凌晨

   近日,广西江滨医院的医务人员,刚刚经历了一次“心悬一线”的生死抢救,并用70分钟的生死时速,完成一次成功的支架植入手术。

   当晚9:08,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中年胸痛男性,启动胸痛急救系统,在两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上传至胸痛系统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

   医院心血管内一科陈瑜主任诊断患者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随时有心源性猝死的可能,建议立即进行紧急冠脉介入治疗。9:40经患者及家属同意,患者随即被快速转运至导管室。

   22:01,导丝顺利通过闭塞病变,前降支血流恢复。

   22:18,支架顺利植入,患者胸痛明显好转,转入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继续观察。此时,距患者进入医院才短短70分钟。但当陈瑜、黄万众等医生完成后续工作,终于下班时,已经是次日凌晨。这样的经历对该介入团队早已习惯成自然了。

   2 神秘医院

   “身世”颇有些传奇

   广西江滨医院的“身世”颇有些传奇色彩。在很长一段时间,这里作为只接待处级以上干部、外宾的医院,在南宁人的心中颇有些神秘色彩。

   1950年12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兵站医院二所,组建广西省人民政府干部疗养院,负责接诊广西党政军高级干部。后经几番变迁,于1973年9月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上世纪70年代,根据上级部署,广西江滨医院组建外宾病房,陆续接待了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的多名党政军领导人、战斗英雄等。目前院内的一棵洋玉兰树,就是1976年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总理凯山·丰威汉到访医院时,亲手种下的“中老友谊树”。

   1988年,广西江滨医院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医疗机构,开始面向全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之后,该院被定性为“以老年病为主,兼顾康复、疗养的综合性医院”,逐渐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并于2000年7月增挂“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院名。

   作为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干部保健基地,现在的广西江滨医院,以康复医学、老年医学为特色,临床医技科室齐全,重点科室技术特色显著,且已发展成为广西最大的康复医学中心和干部保健基地。

   3 红色传承

   抗击疫情冲锋在前

   “红色基因”,是广西江滨医院的基底,也在医院传承不息。

   正如广西江滨院长胡才友所说:“建院七十年以来,江滨人在各个关键的历史时期都表现出了革命精神、红色激情。”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医院迅速建立健全院内疫情防控体系,全院医护人员挺身而出,日夜奋战在一线岗位,确保院内零感染,并组建了35人的援鄂抗疫医疗队,成为区直医疗单位和驻南宁医疗单位中驰援人数最多的单位。

   这35名队员中,有的最早出发(首批援鄂)、有的最晚归来(最后一批返回南宁),分别去到了武汉市黄陂区中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援助武汉期间,全体队员彰显仁爱奉献的传统,发扬生死相托的医护精神,科学诊疗、规范操作,实现零感染、零投诉,圆满完成了国家和人民交付的抗疫医疗任务。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广西江滨医院又迅速投入到复工复产、促工促产中。自7月开始,为方便市民周末就医,医院增加星期六开诊工作。

   除了常规的诊疗业务,该院还承担了多项政府、公益性的医疗项目:是南宁市青秀区选定的从业人员免费健康检查的定点医疗机构;被自治区民政厅确定为区直唯一一家“福康工程”肢体手术矫治项目定点医院,将为51名贫困残疾人,提供免费肢体手术矫治;刚刚获评为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南国早报】七十载传承 保百姓安康  广西江滨医院(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红色基因”代代传